找到相关内容1225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远大师念佛禅观(一)

    重要环节,由「戒」入「定」,自「定」发「慧」。慧远法师倡导的念佛三昧是依《般舟三昧经》而修,据《般舟三昧经》中说,如有人能依经中所说而行,一心念佛,即可借助佛的威神力、所修的三昧之力以及本功德力,使十方诸佛现于眼前;此人去世后即能往生佛的国土。慧远法师在《念佛三昧诗集序》中说:「夫称三昧者何,专思寂想之谓也」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般舟三昧经》在诸佛净土中特别提出阿弥陀佛净土,慧远法师则依《般舟三昧经》而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093225.html
  • 漫谈念佛法门

    和求生净土思想结合起来,修习的方式和预期的胜果都有了发展。大乘佛教流行以后,在《华严经.入法界品》(晋译本卷四十六)中载有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说普光明观察正佛三昧,列举了圆满普照念佛三昧门,得一切众生远离颠倒念佛三昧门,得一切力究竟念佛三昧门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门及其功德,更丰富了念佛法门的内容。   二、印度的念佛法门传入中国  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,在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,支娄迦谶译《无量清净...

    蔡惠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881226.html
  • 五方便念佛

    所惑乱。名方便禅。复次体真及以方便。各据空有。不离二边。今谛观静乱本无相貌。名言路断。思想亦绝。名息二边禅。从浅至深。如是分别。原夫圆观。亦无浅深。而浅深宛然。叙开念佛五门。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。第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。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。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。第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。诸佛大慈悲。常教敕说法诸菩萨等。以种种方便。令众生易解。又自以种种方便。开示般若波罗蜜。以何义故。说是般若...

    天台智者大师 撰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004281993.html
  • 净土十疑论·第五疑(原文·白话)

    第六正心住。若更增进,至第七不退住,即种性位。”此约自力,卒未得生净土。   他力者,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,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,厌离三界。身起行施戒修福,于一一行中,回愿生彼弥陀净土...念佛三昧,愿生净土。乘弥陀佛愿力摄持,决定往生不疑也。如人水路行,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,谓他力也。譬如劣夫从转轮王,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,非是自力,转轮王力也。”   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,亦可有...

    智者大师

    |净土十疑论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2390038870.html
  • 黄念祖大居士对当代净土法门的弘扬

    普遍也。其大作有《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》《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》《心声录》《净土五经》《净土资粮、谷响集》等,久行于国内,净宗学人无不知悉。黄大居士师承夏莲居大德之净宗心髓,故慧眼独到,非常人所能及。金刚...计数。  再看《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》,这份讲记阐述彭二林居士的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,特别着眼于华严经中的念佛三昧,标明此三昧三昧王,令末法众生对净土念佛法门普生信心,而不至为多法所惑,难以拣择,朝三暮四...

    陈声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1457048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念佛方法

    不放逸懈怠,故名都摄六根。摄六根而念,则杂念渐息,以至于无,故名净念。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,便可得念佛三昧。三摩地,即三昧之异名。吾人随分随力念,虽未能即得三昧,当与三昧相近。切不可看得容易,即欲速得,则或致起诸魔事。得念佛三昧者,现生已入圣位之人也。故须自量。(文钞三编卷一复徐志一居士书)   无论在家在庵,必须敬上和下。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。代人之劳,成人之美。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不论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04811098.html
  • 净土宗祖师传承

    三昧经》的念佛三昧为主。般舟意为佛立、出现,三昧即定。般舟三昧为定中见佛的念佛观,属於‘观想念佛’,而非‘持名念佛’。此种念佛方式注重观念,与禅观同趣,故慧远大师虽未倡禅净合一的理论,实则已启后世‘禅净双修’的端绪。  刘遗民修此念佛三昧,常得见佛。慧远一生亦三见圣容,撰有〈念佛三昧诗集序〉。羲熙十二年(西元四一六年)七月晦夕,於定中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,圆光之中,观音势至分立左右。社中已往生者,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949852.html
  • 癌症让我活得更健康

    精进听闻佛法,并整理出版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(黄念祖老居士述)普利群生。   而且可贵的是她在日常生活中紧密,反省自己,迅速提起正念。净土行人都愿临终能蒙佛接引,往生极乐,而临终的蒙佛‘接’‘引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2365314239.html
  • 台湾省高雄市元亨寺开山住持释菩妙长老往生

    法名悟全,号菩妙,1955年于台中宝觉寺受具足戒,曾于大岗山禁足三年年间完全不下山,专心修持,并在埔里观音山和楠梓慈云寺闭关三年年,专修净土法门,一心念佛不断,深通念佛三昧。   元亨寺是高雄市... 台湾省高雄市元亨寺开山住持菩妙长老遗照。 台湾省高雄市宏伟的元亨寺。   台湾省高雄市元亨寺开山住持释菩妙长老数月前因病住院,十三日法眷为他念佛祈福,唯他娑婆缘尽、安详示寂,十四日早晨六...

    佚名

    |往生|住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1/10113234222.html
  • “诸佛感应论”读后心得

    内容略说  本文架构分五:(一)所感之佛(二)见佛感应之理(三)众生机感(四)念佛三昧力(五)信心的建立。我们从经典得知诸佛菩萨以其慈悲愿力,无时无刻护念著众生,而众生以念佛因缘得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。本文即是就自他二力的特质,从所感之佛、感应背后之理及能感众生,这三个角度来分析感应的道理。 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为何要与诸佛菩萨感应?文中提到见佛感应是为了得念佛三昧,临终蒙佛接引往生,或者为了亲闻...

    净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30169708.html